您好,欢迎访问保定市肿瘤医院!

门诊时间(无假日医院) 8:00 - 18:0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保定市肿瘤医院 >

麻醉术: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第一节 局部麻醉的定义

 

 

局部麻醉(局麻)是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性阻断机体的某一区域内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纤维的感觉传导,使该区的痛觉功能消失,便于进行手术的目的。

 

特点:无需特殊设备,术者独立操作,术前无特殊准备,术后无特殊护理,病员处于清醒状态,安全性相对大。局麻不适于不合作的病人及局部有炎症的患者。

 

 

第二节 常用局麻药物

 

 

(一) 常用药物特性

酯类

1、普鲁卡困

毒副作用小

穿透力差

扩张血管

过敏反应

最大用量1g

2、地卡困

毒性大

穿透力强

作用迅速

表面麻醉

最大用量20ml

酰胺类

1、利多卡因

作用较强

时效长

穿透力较强

最大用量0.4g

2、布比卡因

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倍

时效长达5小时

毒副作用小

最大用量0.2g

3、碧兰麻

起效2-3分钟 渗透性强

毒副作用小 注射速度慢(1ml/min)

(二)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的应用

作用:

延缓吸收 减少毒性 延长时间 减少出血

常用浓度:

1:100000-200000(10-20ug/ml)

(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第三节 口腔局麻方法

 

 

 

(一)表面麻醉

定义: 将药物涂布或喷雾于手术区表面,麻

药被吸收后,使该区痛觉消失的目的。

适应症:

(1)表浅的粘膜下浓肿切开引流。

(2)松动的乳牙及恒牙拔除。

(3)气管内插管前。

常用药: 1-2%地卡因。

(二)浸润麻醉

定义:将麻药注射组织内,以麻醉神经末梢,使局部神经末梢失去传导痛觉的功能而产生麻醉作用。

适应症:

(1)恒牙拔除

(2)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手术

(3)牙槽突修整术等。

常用药:0.5-1%普鲁卡因或1-2%的利多卡因。

方法:

(1)皮丘注射法

(2)骨膜上注射法

(3)牙周膜注射法

 

浸润麻醉(牙周膜注射法)示意图

 

(三)阻滞麻醉

定义:是将麻药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周围, 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该神经所分布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优点:

(1)免多次注射;

(2)麻药用量少;

(3)麻醉效果完全;

(4)麻醉作用深,维持时间长。

注意事项:熟悉局部解剖,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并发症。

 

1、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法)

适用症:上颌骨后部手术及磨牙拔除或上颌 窦手术时后壁的麻醉。

进针点:一般在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处。

麻醉范围:876 颊侧牙周膜、骨膜、龈黏膜。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法)

适用症:上颌双尖牙及磨牙拔除、腭隆突的切除及腭裂整复术。

进针点:8或7腭侧龈缘至 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的交界处。

麻醉范围:45678 腭侧牙周膜、骨膜、龈黏膜 。

 

3、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法)

适应症:上颌切牙拔除、腭前部手术等。

进针点:位于上颌中切牙腭侧的腭乳头 旁或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缝的交点处。

麻醉范围: 123 腭侧牙周膜、骨膜、龈黏膜。

 

4、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眶下孔注射法)

适应症:眶下部、鼻部、上唇、上颌前牙和前磨牙手术。

进针点:眶下孔内下方1cm,鼻翼外侧约1cm 处。

麻醉范围:眶下部、鼻部、上唇、上颌前牙和前磨牙唇颊侧牙周膜、骨膜、龈黏膜。

 

5、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孔注射法)

适应症:下颌骨体、下颌牙及牙槽突的手术。

进针点: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毫米或颊脂垫尖处。

麻醉范围: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12345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和下唇。

 

6、舌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下颌牙的拔除和舌前2/3、口底手术。

进针点: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毫米或颊脂垫尖处,针尖退出1cm。

麻醉范围:舌侧牙龈、口底和舌前2/3黏膜。

 

7、颊神经阻滞麻醉

适应症:下颌磨牙拔除、颊部手术。

进针点:翼下颌皱襞中点外侧3-4毫米或颊脂垫尖处。针尖退至黏膜下。

麻醉范围:下颌磨牙颊侧黏骨膜和颊部黏膜、肌肉、皮肤。

 

口腔神经解剖结构

 

 

 

 

 

 

 

 

 

第四节 局部麻醉并发症及其防治

 

 

(一)晕厥

定义: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过程。

原因:病人出现恐惧、饥饿、疲劳和全身健康较差等内在因素。

症状:病人先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严重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晕厥的防治:

(1)术前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

(2)防止空腹注射药,注射麻药动作要缓慢,并注意观察病人。

(3)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射,将病人平卧、头低位、松解衣扣,以畅通呼吸道,严重者针刺人中穴位或用氨水刺激呼吸道,并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必要时吸氧或注射高渗葡萄糖。

(4)轻者恢复后,可继续拔牙,重者手术暂缓。

(二)过敏反应

定义:病人曾使用过某种麻醉剂,无不良反应, 当再次使用该麻药时,却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症状:普鲁卡因的过敏反应有两种:

(1)延迟反应,主要是血管神经性水肿,有时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紫癜。

(2)即刻反应,立即出现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防治:

(1)术前详细询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用普鲁卡因一定作过敏试验,出现阳性,改用利多卡因或针麻。

(2)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就要抗过敏治疗,对过敏性休克要及时抢救。

(三)中毒

定义:中毒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引起各种程度的毒性反应。

症状:轻者出现烦躁不安、多话、恐惧、思睡;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而死亡。

防治:

(1)注意麻药浓度、单位时间推注速度及剂量。

(2)要坚持回抽无血,而缓慢注射麻药。

(3)一旦发生中毒反应,立即停止注射。轻者,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使呼吸畅通。重者,采取给氧、抗惊厥、输液、应用激素及升压药等抢救措施。

(四)血肿

原因:注射过程刺破血管,多见于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

症状:局部迅速肿胀,无疼痛,皮肤或粘膜出现紫红色瘀斑。

防治: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避免反复穿刺;立即压迫止血,24小时内冷敷后敷,抗感染。

(五)感染

定义:注射局麻药液时可将感染带入深层组织引起炎症,多为深部感染。

症状:注射麻药后1-5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等症状。

防治:严格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六)暂时性面瘫

原因:常发生下牙槽N麻醉,因进针刺入近翼下颌韧带或针头没有接近骨面,越过下颌切迹,将麻药注射入腮腺内。

症状:面部活动异常,注射侧眼睑不能闭合,口角下垂。

防治:注意进针部位、方向、深度和药物剂量。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

 

 

    发布时间:2017-09-22 10:45:25
    录入:录入编辑

Anticancer Cideo抗癌视频

康复病例

治疗特色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