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保定市肿瘤医院!

门诊时间(无假日医院) 8:00 - 18:0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保定市肿瘤医院 >

北大外科专家罗成华:痔疮和便秘有什么关系?

痔疮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


一、便秘导致痔疮学说


早在1970年Burkitt提出,低纤维饮食可引起便秘,排便时硬便可推肛垫下移而成痔,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假说,认为便秘和用力排便是成痔的主要危险因素。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痔的发病率小儿低,成人高,没有证据说明小儿吃的纤维性食物比成人高。再如,65岁以后便秘的发病率升高,而痔的发病率却降低。


患者排便时,高压和肿胀的肛垫可阻塞肛管,促使病人用力排便,可是用力越大肛垫内压就越高,使排便更加困难,除非痔脱出后,排便方可畅通。因此,先有痔后有便秘,便秘不是痔的原因而是后果。



二、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的形成主要由静脉扩张淤血所致。


痔是直肠粘膜和肛管皮肤下直肠突出而引起的曲张静脉丛淤血,以及扩张和曲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并因此而引起的出血、栓塞或团块突出。从解剖上讲,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直肠静脉都无静脉瓣,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粘膜下组织松弛,以上因索都容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扩张。


痔的形成与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血栓形成有必然的联系。直肠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可引起直肠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很多,如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发生血液回流障碍的直肠静脉淤血扩张形成痔。尤其是门脉高压时,由肠系膜下静脉返流到直肠的静脉血能使直肠静脉丛曲张、淤血而成痔。


但是相关研究证实上述假说已被否定。其依据如下:



首先解剖学证实:


(1)痔静脉扩张不同于大隐静脉曲张,静脉壁的组织学是正常的,属生理现象;

(2)Bernstein在痔的显微镜切片上未发现有静脉曲张;

(3)痔的血管是由直肠下动静脉及肛门动静脉(体循环)直接分布,而不是直肠上动静脉(门静脉系);

(4)影像学证实,痔静脉血只流向前方的前列腺静脉丛或阴道静脉丛(体循环),而不流向门静脉系;

(5)Thomson将钡剂注入双侧直肠上静脉,令其末端扩张,发现这些扩张静脉,不是痔的3分叶排列模式,证实直肠上静脉和痔无直接联系;

(6)痔静脉丛不是门静脉侧支循环唯一场所,它可经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胃、腹壁等处静脉回流,如果门静脉高压,可以引起上述器官的静脉曲张,当然也可发生直肠静脉曲张(rectal varices)(较罕见),但不是痔。


除上述解剖学资料外,在临床上也证实门静脉高压患者,痔的发病率并不高。因此,痔的本质不是静脉典张,门静脉高压不是痔的病因。


专家介绍

罗成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大外科主任


罗成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委员、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International Fellow,知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专家。

擅长疑难腹膜后肿瘤及复杂盆底、肛肠外科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每年诊治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病人达500例以上。曾被中央电视台2、7、10频道,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著10余篇。举办中国腹膜后肿瘤论坛、中国肛肠创新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获全军医疗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及北京首发基金等项目,总科研经费达500万元。

已出版《肿瘤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腹膜后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结直肠肿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便秘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痔治疗新技术-LigaSure痔切除术(附手术操作DVD)》(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等专著,正主编《Retroperitoneal Tumors: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Springer美国出版)。

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模拟医学分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腹膜后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医学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发布时间:2017-11-22 15:43:18
    录入:录入编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