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看病难、 看病贵是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而偏远地区,受交通不便,基层医疗条件落后,医护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致使山区百姓 “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等情况更加突出。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了偏远地区的医疗环境,切实有效地缓解了“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山东省积极贯彻执行《意见》的指导,把智能体检车开进大山深处,实现了体检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通过开展“智慧医疗”,实现了“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为百姓提供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下面让我们跟着陈振一起去看看政策出台前后的变化。
讲述人:陈振
“山高路远行动不便”
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域广阔,至今还有很多仍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而这些人口多分布在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有病的一般不看医生,小病拖着大病扛着,直到病情严重了才求医,而此时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或花更多的钱,造成一些村民因病致贫致穷。
想起以前就医难的情况,陈振无奈地说到:“过去,山区百姓一听到组织老年人体检是又喜又愁。喜的是政府免费给老百姓检查身体,愁的是山高路远出去一趟真不容易。就医困难就像无形的一道坎儿横在山区老百姓的心头。”
“智能体检车开进大山里”
随着《意见》的出台,国家对偏远地区医疗情况越来越重视,同时加大了对山区医疗的扶持力度。相关医疗机构通过把智能体检车开进大山里,方便了当地患者就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山区百姓最关心的就医难问题。
提到这项新举措,陈振侃侃而谈:“现在村民们特别是那些老年人想要看病方便多了。他们再也不用跑腿,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查,不用排队,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诊疗结果。这项新举措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的医疗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这些村民的一致好评。”
“进一步解决了山区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不仅是智能体检车,另一项解决山区“就医难”的办法——远程医疗会诊也在积极地推广和实施中。陈振表示:“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有效节约了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进一步解决了山区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医疗卫生行业的目标就是要让百姓少生病、晚生病,不断提高健康素质。通过完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流程和模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山区百姓医疗水平的进步对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后记
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推动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助于解决山区百姓“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远程医疗互助系统的推出有利于偏远山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
随着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山区人民就医难问题。医疗卫生是国家重大民生工作,更关乎老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未来,通过推动山区医疗卫生进步,相信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中华网】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抗癌交流网